二十年前,我还是个普通的大学生,每天按部就班地上课、自习,非常偶然的机会得知了学校的“2+2”项目,一个能出国看世界的机会。心中一团火一瞬间被点燃了。
jiangbao

我立刻跑去咨询,心情却很快从激动转为焦虑。报名的截止日期只剩下不到半年,而项目要求提供托福成绩。让我备受打击的是,其他报名的同学,在高考前就已经知道了这个项目,早就提前准备好漂亮的托福分数了。

而那段时间,正是托福考试从传统的纸笔考试(PBT)全面转向网络机考(iBT)的变革期。考友们网上都还可以查到,新的iBT考试在2005年底开始推行,并于2006年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取代了旧有的考试形式。我必须赶在报名截止前拿到分数,当时就只能报北京的那一场,中国第一期iBT考试(旧考试名额全满)。这意味着,所有前辈们的“考经”和备考材料,几乎全部失效。我连抄作业的机会都没有。

时间紧迫,没有成熟的培训班可报,而我当时的英语水平,仅仅是应付完大学英语四级,一个典型的“哑巴英语”学习者。

整理完现实的困难我反而冷静了下来。既然应试技巧无从谈起,那我就不应试了。
它托福考的是英语,国外考试本身也比较科学,考英语就是考英语,而不是国内应试教育体系下的那种想要“考到你”的题。

回归本质,用最“笨”的方法,专心提高我的英语硬实力。

我的“探索频道”疯狂复读学习法

既然决定要死磕,那至少要找点自己喜欢的内容。我从小就喜欢看科普类的纪录片,看了不少中文配音的Discovery探索频道(探索您的世界,是不是耳朵虫了)。
于是,我做了一个现在看来有些疯狂的决定:用看纪录片的方式学英语。

找到了一款现在看来已经非常“古老”的复读软件,把下载好的Discovery视频倒进去。
方法简单粗暴,只有三个步骤:

  1. 逐句精听与打字:反复播放视频中的一句话,直到每个词都听得清清楚楚,然后一边听一边在电脑上敲出这句话的字幕。

  2. 核对与跟读:打完一句,就跟原文的字幕做对比,纠正错误。然后,模仿视频里的语音语调,嘴里跟着念叨,直到自己觉得顺畅为止。

  3. 循环往复:一句话结束,就进入下一句。一部纪录片啃完,就换下一部。

就这样,日复一日,我“啃”了整整三个月。这期间,背单词的基本功当然也没有落下。但那三个月的经历,与其说是在备考,不如说是一场沉浸式的“英语肌肉锻炼”。

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我的托福iBT成绩居然考了90多分(具体数字已经模糊了),这个分数让我成功叩开了留学生活的大门。

为什么这个“笨方法”如此有效?

至今,我做了多年产品经理,以产品的视角回顾这个英语学习方法,我发现这个看似原始的方法,其实暗合了许多高效学习的科学原理:

  1. 主动调用 (Active Recall):与被动地看美剧、听新闻不同,“把听到的内容打出来”这个动作,强迫我的大脑进行“主动调用”。它要求我不仅要听懂,还要能准确地拼写、复述。这个过程极大地加深了对语言材料的加工深度。

  2. 多感官输入与输出闭环:这个方法同时调动了我的听觉(听视频)、视觉(看画面和文字)和动觉(打字)。而“跟读”则完成了从输入到输出的关键闭环。这种多感官、全链路的学习方式,构建了更稳固的神经连接。

  3. 可理解性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我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探索频道,这保证了输入材料对我而言是“可理解”且“有趣”的,从而更容易坚持下去。

更有趣的是,这个方法还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我的打字速度飞速提升。这在后来应对iBT考试中大量的写作任务时,给了我巨大的优势。
后来我也参加过雅思机考,雅思现在也是纸笔考试和机考并存,报考机考的人少,反而更容易调配自己的时间。有了高效的打字能力,就可以从容报机考。

从我的“笨方法”到Nuts English

这段经历,成了我创立Nuts English的初心。我深知自学者的不易:信息碎片化,缺少体系;过程孤独,难以坚持;试错成本高,容易走弯路。

所以,Nuts English从诞生之初,就不是要做一个简单的课程贩卖者,而是想构建一个“课程内容 + 学习工具 + 学习平台”的生态雏形。我希望用技术和好的方法论,为那些像我当年一样勇敢、甚至有些“一意孤行”的自学者提供支持。

我会推出的**“阅读打卡课”**,就是希望通过社群的陪伴,让你找到“学习搭子”,在轻松的氛围里养成阅读习惯。

我搞的网站 Nuts English,集成了生词本、在线阅读等功能,就是想把学习过程中”输入-整理-复习”的链路打通,让你的努力能被看见、被沉淀。

我自主开发的**“坚果读原文”浏览器插件**,初衷就是为了降低你接触和阅读第一手英文材料的门槛。

而那个十年前的“古老”复读机软件,也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因此,我也在这里宣布一个小计划:我将着手开发一款全新的、为语言学习者量身定制的“视频复读机”软件。

我希望它能将我当年的“笨方法”智能化、产品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这种沉浸式、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如果你对我的故事,对Nuts English的理念有所共鸣,欢迎你常来我们的网站看看。选择自学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而Nuts English,希望能成为那颗在你努力攀登时,默默为你补充能量的小小坚果。

图片插入方式对比

在Hexo博客中,我们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语法来插入图片:Hexo标签语法Markdown语法。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和使用场景。

1. Hexo标签语法

Hexo提供了专门的标签语法来插入图片,语法如下:

1
{% asset_img 图片文件名 图片描述 %}

示例:

优点:

  • 自动处理图片路径
  • 支持图片优化和压缩
  • 更好的SEO支持
  • 与Hexo主题集成更好

2. Markdown语法

传统的Markdown语法也可以用来插入图片:

1
![图片描述](文章文件夹名/图片文件名)

示例:

这是一个使用Markdown语法插入的示例图片

优点:

  • 语法简单直观
  • 兼容性好
  • 易于迁移到其他平台

3. 两种方式的对比

特性 Hexo标签语法 Markdown语法
语法复杂度 稍复杂 简单
路径处理 自动 手动
图片优化 支持 不支持
主题集成 优秀 一般
平台兼容性 Hexo专用 通用

4. 推荐使用场景

  • 使用Hexo标签语法:当您希望获得更好的性能和SEO优化时
  • 使用Markdown语法:当您需要保持内容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时

5. 重要说明

文件结构要求

当您的Hexo配置中启用了 post_asset_folder: true 时,需要遵循以下文件结构:

1
2
3
4
source/_posts/
├── test-image-with-md.md # 文章文件
└── test-image-with-md/ # 同名资源文件夹
└── example.png # 图片文件

路径规则

  • Hexo标签语法{% asset_img example.png 描述 %} - 直接使用文件名,Hexo会自动处理路径
  • Markdown语法![描述](文章文件夹名/图片文件名) - 使用完整的相对路径

最佳实践

推荐使用Hexo标签语法,因为:

  • 自动处理路径,无需手动指定文件夹名
  • 更好的性能和SEO优化
  • 与Hexo主题集成更好

Markdown语法的正确用法

  • 必须包含完整的文件夹路径
  • 格式:![描述](文章文件夹名/图片文件名)
  • 例如:![示例](test-image-with-md/example.png)

常见问题

  1. 图片显示为破图标:检查路径是否正确,确保包含文件夹名
  2. Hexo标签不显示:确保图片文件在文章的同名文件夹中
  3. 路径混乱:使用完整的相对路径,包含文件夹名

总结

两种语法各有优势,您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在Hexo博客中,建议优先使用Hexo标签语法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记住要正确设置文件结构和路径!

我们正身处一个激动人心又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像水和电一样,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基础设施。

当许多重复性、流程化的工作可以被AI高效完成时,一个更深刻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作为个体,我们真正的价值壁垒在哪里?什么才是那些不会被AI取代,反而会因为AI的普及而变得愈发重要的能力?

我想,答案不在于追逐日新月异的AI工具,而在于构建我们自身的“内核”。与AI对话,是硅基系统和碳基系统直接的交互,也需要建立一种高效稳定的输入和输出的“协议”。

以下是我认为至少10年内会对自己非常有帮助的三种底层能力:

  1. 输出能力:打字!而不是语音转文字
  2. 输入能力:至少能听懂看懂英语
  3. 保护自己的注意力:能主动专注25分钟

输出能力:打字!而不是语音转文字

输入能力:至少能听懂看懂英语

保护自己的注意力:能主动专注25分钟

这项能力,是将脑中纷繁复杂的想法,清晰有逻辑地组织成文本的能力。 它表面上是“会打字”实际上这个表象的底层是一种核心的思维能力。

很多人可能会说,AI加持的语音转文字已经很方便,为什么还需要打字?这其实是一种对“效率”的误解。

语音转文字工具记录的是你未经处理的、线性的“想法流”,它充满了口语化的表达、重复和逻辑跳跃。工具或许只花1秒就完成了转录,但你接下来可能需要花费1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去修改、删除、重组那些混乱的文字,才能得到一份可用的稿件。这个“转录+修改”的总时长和心力成本,往往远高于从一开始就通过打字进行结构化思考和书写的成本。

真正的效率,不是输入的快,而是获得高质量结果的总时长最短。

  • 书写即思考: 书写是一个“将思考具象化”的过程。它迫使我们审视逻辑、澄清概念、组织论据。一个能够清晰写作的人,必然是一个思路清晰的人。
  • 人机协作的“通用语言”: AI无法理解你模糊的意图。你向AI发出的每一个指令,都像是在编写一段代码。清晰的结构、准确的用词,是高效驱动AI为你工作的必要条件。

书写即思考: 书写是一个“将思考具象化”的过程。它迫使我们审视逻辑、澄清概念、组织论据。一个能够清晰写作的人,必然是一个思路清晰的人。

人机协作的“通用语言”: AI无法理解你模糊的意图。你向AI发出的每一个指令,都像是在编写一段代码。清晰的结构、准确的用词,是高效驱动AI为你工作的必要条件。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需要成为自己思想的“产品经理”,而结构化的文本,就是你向世界和AI交付的、最可靠的“产品文档”。

如果说精准键入是我们向世界输出指令的“最后一公里”,那么英语能力则决定了我们能从这个世界接收到多宽、多深的信息,为我们的输出提供最高质量的“燃料”。

一提到“掌握英语”,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压力巨大,仿佛需要听说读写样样精通。但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一个更经济的支点:至少,要能听懂和看懂。

因为“听”和“读”是纯粹的输入能力,是我们从世界吸收信息的通道。相较于要求更高的“说”和“写”(输出能力),优先打通输入通道,是普通人提升自己信息获取能力的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当你能做到这一点时,你便拥有了:

  • 信息获取的深度与速度: 依赖翻译,你获得的永远是经过“有损压缩”的二手信息。而能直接听懂和看懂,意味着你能第一时间接触到全球最前沿的科技论文、商业洞见、创意趋势等最原始、最未经损耗的信息。
  • 思想与信任的“无损压缩”: 直接的语言理解,是一种思想的“无损压缩”。你能100%理解对方的意图,其背后传递的信任、情感和文化内涵,是翻译软件无法替代的。
  • 驱动AI的“母语优势”: 顶级的AI模型,其思考和运作的“母语”是英语。用英文下达指令(Prompt),你能获得更精准、更具创造力的结果。

信息获取的深度与速度: 依赖翻译,你获得的永远是经过“有损压缩”的二手信息。而能直接听懂和看懂,意味着你能第一时间接触到全球最前沿的科技论文、商业洞见、创意趋势等最原始、最未经损耗的信息。

思想与信任的“无损压缩”: 直接的语言理解,是一种思想的“无损压缩”。你能100%理解对方的意图,其背后传递的信任、情感和文化内涵,是翻译软件无法替代的。

驱动AI的“母语优势”: 顶级的AI模型,其思考和运作的“母语”是英语。用英文下达指令(Prompt),你能获得更精准、更具创造力的结果。

高质量的输入,是高质量输出的前提。打通英语的“听”和“读”,就是为自己打开了一个最高带宽的信息输入通道。

我们生活在一个注意力被持续收割的时代。但我们需要认识到,专注也分两种:被动专注与主动专注。

被动专注,是被外部的强刺激牢牢吸住。比如,当你刷着短视频、打着情节紧张的游戏、看着悬念迭起的连续剧时,你的注意力是“被动”的。是精心设计的算法、音效和情节在推着你走,这个过程你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甚至会感到愉悦。但这种专注的控制权,在平台和内容创作者手里,而不在你。

主动专注,则是将注意力“主动”地投向那些不一定有趣、甚至有些枯燥,但却至关重要的事情上。比如,静下心来阅读一本有深度的书籍、思考一个复杂的工作难题、或者学习一门新的技能。这个过程需要你调动自己的意志力,去对抗内心的惰性和外界的干扰。这种专注的控制权,在你手里。

AI可以帮助我们处理“浅层任务”,从而将我们解放出来,去从事那些需要深度投入的创造性工作。而所有这些高价值的工作,都需要我们能够主动专注。

能够主动专注25分钟——这正是“番茄工作法”的核心时长——是一个人能否进入深度工作的基本门槛。它代表着你是否有能力将自己的心智资源,像激光一样聚焦于一个目标上。这是一种需要刻意锻炼的“心智肌肉”。

在这个时代,一个人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能从“被动专注”的陷阱中挣脱出来,并熟练运用“主动专注”去创造价值的程度。

认识到这些能力的价值是第一步,而如何系统性地培养它们,是更重要的课题。

作为一名在互联网行业多年的产品经理,我习惯于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通过构建一个系统或一个产品来解决它。我看到,在这个看似“努力就会被辜负”的时代,依然有很多年轻人,愿意为了自我提升去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我的内心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想为这些“还愿意试试”的朋友们做点什么。我希望能够创造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用更低的门槛、更友好的方式,帮助他们打磨这些穿越周期的底层能力,让他们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拥有更多笃定的力量和选择的自由。

我相信,真正的成长,就像松鼠搬运坚果一样,源于日复一日的、微小而持续的努力。这些努力终将汇聚起来,构建成我们最坚实的、无法被轻易取代的个人价值。

与你共勉。

大家好,我是 Hawken。

很多人都听过19世纪淘金热的故事。在那场狂热中,真正赚到大钱的,往往不是前仆后继的淘金者,而是那些在路边卖铲子、卖牛仔裤的聪明商人。他们为掘金的人提供最必需的工具。

历史总是在重演。如今,AI技术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席卷而来,这就像一场新的“淘金热”。它正在赋能无数的个体,让他们有机会开启自己的小生意,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卖向全世界。

而我,也想成为这个新时代里“卖工具”的人。我提供的这件“工具”,就是“英语”——它是一把能帮你挖掘全球信息的铲子,是一座连接你与世界市场的桥梁。

这便是我做 Nuts English 的初心: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为那些还愿意尝试淘金的朋友,提供一件最实在、最称手的工具。

最近,工具的初步搭建已经完成,Nuts English 这个项目也从“闷头开发”阶段,正式进入了“与真实世界互动”的新篇章。所以,想借这篇博客,和大家聊聊我最近计划要做的几件事。

我们推出的第一个辅助学习产品——“《怦然心动》阅读打卡课程”——目前正在进行小范围的内测。

这件事虽小,但对我意义重大。它不仅仅是做一个课程,更是对我们整个“课程内容 + 学习工具 + 学习平台”生态雏形的第一次真实检验。

这次内测的核心目标,是密切跟踪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收集最真实的反馈。这些反馈会直接用于优化我们的标准化生产文档(SOP)、“坚果读原文”插件以及网站的体验。我希望通过这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内测,跑通一个最小的产品闭环,确保我们能为未来的学员提供顺畅、有价值的学习体验。

如果说阅读打卡课是我们在地图上点亮的第一盏灯,那么接下来,我将开始着手绘制整张地图——启动“雅思101”课程的内容开发工作。

“雅思101”是我们整个教学体系的“总纲”和“地图”。我深知自学雅思的痛点,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信息碎片化,缺少系统。因此,这门课的核心目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赋能”。它会教你如何利用雅思这个科学的测评框架,来系统性地审视和提升自己的综合英语能力,并最终构建属于你自己的“备考知识图谱”。

根据规划,我会先从“英语核心能力基石”这个模块开始,把语法、词汇这些最根本的内容梳理清楚。这件事工程量不小,但我相信,一张清晰的地图,能让每一个自学者走得更稳、更远。

做 Nuts English 的另一个核心理念,是“联结陪伴”。我经历过一个人备考的孤独,深知有同伴交流和鼓励的重要性。

所以,我依然会通过博客、小红书等平台,持续分享我的思考、项目进展以及在英语学习上的感悟。我希望 Nuts English 不仅是一个课程或一个工具,更能成为一个温暖的互助社群的起点,让大家能在这里找到“考试搭子”,互相打气,让这条漫长的自我战斗之路,不再那么孤单。

Nuts English 是一个希望长期做下去的事业。它会像松鼠的树洞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积累起越来越丰富的课程、工具和服务。

在这个刚刚起步的阶段,我希望邀请一小批真正认同我们理念的朋友,成为 Nuts English 的“创始共建人”和“终身会员”。

这不仅是一次性的投入,更是对我们未来所有课程、工具和服务的一张永久通票。你将可以免费学习未来开发的“雅思101”、所有的阅读打卡课,以及使用我们生态内的一切工具。

更重要的是,你将成为我们最核心的反馈者和共建者。你的建议,会直接影响 Nuts English 的成长方向。这不只是一个消费,更是一份投资——投资你自己的英语学习,也投资一个你认可的教育理念。

就像我们的名字“Nuts English”一样,学习英语就像松鼠一点点搬运坚果,需要耐心和坚持。虽然前路漫长,但每一步都算数。

到这里了解更多:https://nutsenglish.hawken.im/lifetime-membership

https://nutsenglish.hawken.im/lifetime-membership

也可以关注公众号:Hawken的AI世界

提升专注力的5个方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专注变得越来越困难。经过实践,我总结了5个有效提升专注力的方法。

1. 番茄工作法

原理:25分钟专注工作 + 5分钟休息

实施步骤

  1. 设定25分钟计时器
  2. 专注完成一个任务
  3. 休息5分钟
  4. 重复4次后休息15-30分钟

效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疲劳

2. 环境整理

清理物理环境

  • 保持桌面整洁
  • 移除干扰物品
  • 调整光线和温度

清理数字环境

  • 关闭不必要的通知
  • 整理电脑桌面
  • 使用专注模式

3. 冥想练习

基础冥想

  1.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
  2. 闭上眼睛,专注呼吸
  3. 从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

正念练习

  • 专注当下
  • 观察思维而不评判
  • 定期练习

4. 任务分解

SMART原则

  • Specific(具体的)
  • Measurable(可衡量的)
  • Achievable(可实现的)
  • Relevant(相关的)
  • Time-bound(有时限的)

分解大任务

  • 将复杂任务分解为小步骤
  • 每次专注完成一个小任务
  • 逐步推进

5. 健康生活

睡眠

  • 保持规律作息
  • 每晚7-9小时睡眠
  • 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

运动

  • 定期有氧运动
  • 增强大脑供氧
  • 提高认知能力

饮食

  • 避免高糖食物
  • 多吃富含Omega-3的食物
  • 保持充足水分

实践建议

  1. 循序渐进:不要一次性尝试所有方法
  2. 记录效果:记录哪些方法对你最有效
  3. 坚持练习:专注力需要长期培养
  4. 调整策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法

我的实践结果

使用这些方法3个月后:

  • 专注时间从15分钟提升到45分钟
  • 工作效率提高40%
  • 完成任务的质量明显提升

专注力是可以培养的技能,坚持练习,你也能拥有强大的专注力!

我的打字练习心得

作为一个程序员,打字速度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经过几个月的练习,我的打字速度从30字/分钟提升到了80字/分钟。

为什么练习打字?

  1. 提高工作效率:快速输入代码和文档
  2. 减少疲劳:正确的指法减少手指疲劳
  3. 专业形象:快速打字给人专业的感觉

练习方法

1. 基础指法练习

  • 使用在线打字练习网站
  • 每天练习30分钟
  • 重点练习数字和符号

2. 盲打训练

  • 不看键盘,只看屏幕
  • 从慢到快,循序渐进
  • 保持正确的手指位置

3. 实际应用

  • 在编程中应用
  • 写文档时练习
  • 聊天时保持正确指法

推荐练习网站

  • Typing.com - 系统化的练习课程
  • 10FastFingers - 速度测试
  • Keybr - 个性化练习

练习进度

时间 速度(字/分钟) 准确率
第1周 30 85%
第1月 45 90%
第3月 65 95%
第6月 80 98%

注意事项

  1. 保持耐心:打字速度提升需要时间
  2. 正确指法:不要为了速度而牺牲正确性
  3. 定期练习:每天坚持练习效果更好

坚持练习,你也能成为打字高手!

如何使用Hexo标签功能

标签是Hexo博客中非常重要的功能,它可以帮助你组织和分类你的文章,让读者更容易找到相关内容。

什么是标签?

标签(Tags)是用来描述文章主题的关键词。一篇文章可以有多个标签,一个标签也可以对应多篇文章。

如何在文章中使用标签?

1. 在文章头部添加标签

在每篇文章的开头,你需要添加YAML front matter(文章元数据),其中包含标签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
title: 你的文章标题
date: 2024-01-15 10:00:00
tags:
- 学英语
- 练打字
- 专注力
categories: 分类名称
---

2. 标签的写法

标签可以用中文或英文,建议保持一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中文标签
tags:
- 学英语
- 练打字
- 专注力

# 或者英文标签
tags:
- English
- Typing
- Focus

3. 多个标签的写法

1
2
3
4
5
6
tags:
- 学英语
- 练打字
- 专注力
- 学习方法
- 效率提升

标签页面的访问

当你设置了标签后,Hexo会自动生成标签页面:

  • 所有标签页面:/tags/
  • 特定标签页面:/tags/学英语/

导航栏中的标签链接

我在你的博客导航栏中添加了三个标签链接:

  • 学英语 - 点击后会显示所有标记为”学英语”的文章
  • 练打字 - 点击后会显示所有标记为”练打字”的文章
  • 专注力 - 点击后会显示所有标记为”专注力”的文章

实际使用示例

示例1:学英语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
title: 如何通过看美剧学英语
date: 2024-01-15 10:00:00
tags:
- 学英语
- 学习方法
- 美剧
categories: 学习
---

示例2:练打字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
title: 我的打字练习心得
date: 2024-01-15 10:00:00
tags:
- 练打字
- 技能提升
- 效率
categories: 技能
---

示例3:专注力相关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
title: 提升专注力的5个方法
date: 2024-01-15 10:00:00
tags:
- 专注力
- 效率
- 学习方法
categories: 个人成长
---

标签使用建议

  1. 保持一致性:使用相同的标签名称,避免”学英语”和”英语学习”这样的重复
  2. 适度使用:每篇文章建议使用3-5个标签,不要太多
  3. 描述性强:选择能准确描述文章内容的标签
  4. 定期整理:定期检查标签,合并相似的标签

如何创建新文章并添加标签

  1. 在终端中运行:hexo new "文章标题"
  2. 编辑生成的文章文件
  3. 在文件开头添加标签信息
  4. 保存并发布

查看标签效果

发布文章后,你可以:

  1. 点击导航栏中的标签链接查看该标签下的所有文章
  2. 在文章页面看到标签显示
  3. 在侧边栏的标签云中看到所有标签

希望这个教程能帮助你更好地使用Hexo的标签功能!如果你有任何问题,随时可以问我。

Meta 探索元宇宙投入过高,持续亏损。投资人和员工都在对扎克伯格的元宇宙失去信心。前几天还宣布裁员1万6千人。动荡了整个 IT 行业,简直要跟 Elon 抢风头的意思。

在元宇宙成为热词的时候,扎克伯格紧跟热点将 Facebook 改名叫 Meta。这个动作可谓又快又狠。追热点当然没错,对于一个做社交网络的公司,追元宇宙的热点,这一步没错。可是扎克伯格真的懂元宇宙吗?这个怀疑应该是从一开始就有的。

元宇宙热炒的初期,人们的第一印象的都是头戴 VR 进入虚拟世界,开启自己的赛博人生。于是扎克伯格真的就给你做 VR 去了。于是……

这个图出来的时候,我相信业内的业外的,懂行的不懂行的都会从不同的角度惊呆。惊呆:他,真就是这么理解元宇宙?那这样的元宇宙和 VR 游戏到底有啥区别?哦,VR 的社交网络?哦,就相当于我建一个 VR 版本的 qq 空间,这样理解没错吧?问题是你扎克伯格也这样理解,就有点不对了。

一个极度中心化的平台想搞元宇宙,动机值得怀疑,行为让人不安,最后直接放出这样的原型,我认为是对元宇宙这个概念的一种打击:

  1. 让无限的想象空间缩小成了狭窄的 qq 空间。
  2. 让很多业外人认定了元宇宙是一场炒作,从而放弃关注。
  3. 让真正看好元宇宙未来的人,失去了发挥的机会。我还是坚持自己的理解,元宇宙的核心问题还是解决赛博资产的确权。网络世界的发展大概是从一开始:“打回来的野猪大家分着吃,谁也别管是谁的”,到后来大公司掌握一切:“全都是我的,连你也是我的”,再到未来,“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

要实现这种未来,目前最可行的就是区块链技术。元宇宙是需要区块链作为底层支持的。我希望扎克伯格浪子回头,别着急做 VR,好好考虑资产的确权问题。或者你干脆放过元宇宙吧,把这个事情留给区块链来做。放上去年(2021-11-10)的一篇文章,刚刚陈酿了一年,似乎还可以继续支持我今年的这套说辞:元宇宙三问

元宇宙三问

Source:https://serverfault.com/questions/110154/whats-the-default-superuser-username-password-for-postgres-after-a-new-install

https://serverfault.com/questions/110154/whats-the-default-superuser-username-password-for-postgres-after-a-new-install

CAUTION The answer about changing the UNIX password for “postgres” through “$ sudo passwd postgres” is not preferred, and can even be DANGEROUS!

This is why: By default, the UNIX account “postgres” is locked, which means it cannot be logged in using a password. If you use “sudo passwd postgres”, the account is immediately unlocked. Worse, if you set the password to something weak, like “postgres”, then you are exposed to a great security danger. For example, there are a number of bots out there trying the username/password combo “postgres/postgres” to log into your UNIX system.

What you should do is follow Chris James‘s answer:

To explain it a little bit. There are usually two default ways to login to PostgreSQL server:

  1. By running the “psql” command as a UNIX user (so-called IDENT/PEER authentication), e.g.: sudo -u postgres psql. Note that sudo -u does NOT unlock the UNIX user.
  2. by TCP/IP connection using PostgreSQL’s own managed username/password (so-called TCP authentication) (i.e., NOT the UNIX password).

By running the “psql” command as a UNIX user (so-called IDENT/PEER authentication), e.g.: sudo -u postgres psql. Note that sudo -u does NOT unlock the UNIX user.

by TCP/IP connection using PostgreSQL’s own managed username/password (so-called TCP authentication) (i.e., NOT the UNIX password).

So you never want to set the password for UNIX account “postgres”. Leave it locked as it is by default.

Of course things can change if you configure it differently from the default setting. For example, one could sync the PostgreSQL password with UNIX password and only allow local logins. That would be beyond the scope of this question.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