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三问
我是谁,从哪来,去哪里
1. 元宇宙是什么?
相信本文读者既然能发现我这篇小角落的小文章,肯定已经看了很多别的关于元宇宙的文章了。
我打赌5篇有4篇都会说这几个意思:比如,元宇宙这玩意很复杂我跟你说不清,再比如,大家都对元宇宙有不同的理解, 甚至会直接否定元宇宙,说这是个概念炒作或者噱头什么的。
以上对元宇宙的说法,都是故弄玄虚。
元宇宙这个词的来历无非是一本叫做《雪崩》(Snow Crash)的科幻小说。
《雪崩》描述了一个未来,人类通过科技解决了资金流、信息流的顺畅流动,于是只剩下物流需要传统的运输方式了。留给人类的职业只剩:解决物流的快递员,维护资金流、信息流顺利流通的程序员。其余的人类就好好的玩吧,去哪里玩呢?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在小说中,称为“元宇宙”。
所以,去掉了这种神秘感,就也没有故弄玄虚的余地了,再问元宇宙是什么?答案简单明了:
元宇宙是一本科幻小说中描述的一个虚拟世界。
是就是。没有可是但是而是。
这样的解释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人们关心的并不是元宇宙这个名词本身,而是元宇宙突然火起来的这个事情,问题二来了:
2. 元宇宙为什么火?
因为时候到了。
一个是全球的疫情把人们锁在家中,带火了一大批网络应用和游戏。
一个是各类影视作品的铺垫,更多人理解了虚拟世界的科幻概念。
还有不能忽略的是虚拟货币的大起大落,消息出圈,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去中心化的概念。
这些认知的铺垫最后在一个手段特别毒辣的公司手上爆发,从此元宇宙成为了资本追逐的对象。
这个公司叫 Roblox。
他们做的事情,概括的说:
Roblox 做了一个游戏发布平台,这个平台上的游戏全都是通过 Roblox 提供的技术进行开发。而这个技术很高级,以至于大量的小学生都可以开发出可玩性很高的 3D 游戏,而且是网络游戏。于是 Roblox 成为了“寓教于乐”的编程教育公司。大量的青少年在上面开发游戏,并且让TA们的朋友们来玩自己制作的游戏,玩的人多,开发者还可以赚到钱。
我不是给 Roblox 打广告,Roblox 做的事情非常邪恶,以至于我打算以后单独开文章来骂他们,这里仅仅作为背景介绍。
于是 Roblox 就这么火了。趁着学生们没有办法去学校上课,笼络了大量的,抱着免费学编程还可以赚钱的想法的,家长和学生。
Roblox 鸡贼之处又来了,他们一火起来,自然有资本来投入,而且顺理成章的准备上市,上市的时候他们就甩出来了元宇宙的概念,股票也是应声大涨。
是的,元宇宙正式出圈,标志事件就是 Roblox 上市。
接下来各路神仙纷纷出动,如果去一些美股分析网站,我们会经常看到这些公司被点名:
Roblox(刚刚说了)
Facebook(现在干脆连名字都叫 Meta 了)
微软(怎能没有它呢,不提它的实力了,微软都还有 HoloLens,XBox 还有“我的世界”这样的游戏)
亚马逊 (亚马逊前段时间也宣布要搞元宇宙,但是看他们的意思主要就是到虚拟世界选购商品)
Autodesk (一家商业软件公司,著名的工程制图软件 CAD 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于是它打算拿出它搞 3D 建模很厉害的看家本领来参与到元宇宙浪潮中)
NVidia (显卡公司,元宇宙怎么能少了显示设备呢)
还有很多别的公司但是都差不多能归类到这几个类别:
社交网络,游戏,基础硬件设施,甚至脑机接口的技术开发。他们受到关注都非常的合情合理。
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个巨大的不怎么被正规资本市场关注的,隐藏游乐场,区块链世界。
不是要说币,烦不烦。
我要说的是区块链世界的强大特性:
- 去中心化
- 不可篡改
- 智能合约
先直接暴力给出我的结论吧:
区块链技术是否能成功发展,直接影响到元宇宙是否能成功创世(成功发展)。
首先元宇宙变成什么样我们才叫成功发展?每个利益体都有不同的意见,比如扎克伯格可能认为大家都来他的 Facebook 注册元宇宙账号,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他的元宇宙就成功了;比如游戏公司可能觉得,玩家们带上 VR 眼镜开始玩大型的虚拟现实游戏,没日没夜泡在里面,就是成功。这里正常人都会反应过来,那我们不挣钱不工作?拿什么叫外卖?
是的,这些问题归结为,怎么解决人在虚拟世界的产值的认定。游戏账号说删掉就删掉,服务器说关停就关停。Facebook 也面临各种利用用户信息获利的指责。
用户或者玩家在虚拟世界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最后产生的数据甚至都不属于TA。这样的虚拟世界恐怕没有人会承认是一个可供人类的虚拟身份和数字资产入住的元宇宙。
怎么解决以上的问题,就是我刚刚引出来的区块链了:
去中心化,保证数字资产不受某一处或几处中心服务器的制约。
不可篡改,保证私有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
智能合约,这个概念对于不常接触区块链的朋友比较陌生,可以简单说,但是它很重要。简单说:保证元宇宙中的信息流动规律像是在遵守宇宙定律般自然而然按照既定的规则运行,无需第三方提供监管或担保。
甚至我在这里大言不惭:区块链简直就是为元宇宙而生,感觉并不过分。
当然当然,我听过很多技术牛人的指导,区块链无非就是几十年前流行的 P2P 技术的应用,是的,朋友们肯定记得电驴啊 BT 下载这些去中心化的文件下载应用。
那看这样的例子:
活字印刷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遇到拼音文字才能被真正的利用,遇到机械工业才能开始量产书籍。
现在元宇宙来了,P2P 技术遇到一个崭新的应用场景,也有了更强大的网络基础设施。
所以,第二个问题一开始我就说了:
时候到了
社交网络公司认为:时候到了。
游戏公司,网购平台,显示设备厂商认为:时候到了。
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让众多从业者发现:时候到了。
作为区块链社区的一员,我的观点也很明确:是时候了。
3. 元宇宙是未来吗?
科幻小说是预言书吗?很少人真的认为科幻小说能够精准预测未来。
但是我们会发现,科幻小说经常会有启发性和警示性。
《1984》告诉我们如果不把怪兽关进笼子会发生什么。
《美丽新世界》警告我们,如果放任消费主义,娱乐至上,人类有可能面临的未来是什么。
银翼杀手更是用电影的视觉冲击把一个可怕的赛博朋克未来深深印在了人类的想象空间。
科幻如此悲观,是有道理的。
《雪崩》提出的元宇宙其实也是很多科幻小说早就有过的设定了,不光是虚拟世界,书中“厉害的不行的快递员”,这种设定在别的科幻作品中都有。
这其实是很多科幻作者基于成书时代的科技水平和社会形态,对人类未来的预判。
比如凡尔纳写的《月球大炮》,当时有了火器的发展进步,富于想象的凡尔纳自然就会想,我们用大炮把人发射到月球上怎样?
而未来会产生虚拟世界,几乎可以说是当今想象家们的一种共识了。
信息技术发展至今,解决了人类很多”必须要移动肉身”的事情了。比如我本人已经在没有办公室的状态下远程办公两年了。
如今能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替代的职业也越来越多,甚至建筑也可以在工厂中生产完成,并运输到现场安装。
在大部分基础工作都被 AI 和机器人代替的未来里,能够留给人类做的事情。我认为有三个:
娱乐、创作、探索。
“选择娱乐的人,恐怕是大多数。”不少人会这么认为吧。
于是《雪崩》描述的未来,也许真的会这么自然而然的发生。
不管你喜不喜欢,该来的总会来。
这样的未来里,如果真的有“必须移动肉身”的娱乐,也许就剩下能够满足探索欲的旅行了。
再如果虚拟现实技术继续发展下去,迟早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之一或更多:
- 肉身旅行给人带来的视听享受远远比不过虚拟世界的娱乐。
- 肉身旅行的成本过高,人们最终选择虚拟世界的娱乐。
- 肉身旅行的风险过高,人们最终选择虚拟世界的娱乐。
上面三种情况,除了第一种是不好不坏的情况,第二种和第三种,仔细想想,恐怕是比较可怕的未来吧。
不要恐慌!
Don’t Panic!
爹味说教开启:
- 悲观很有必要,悲观能让我们看到危险,从而回避。
- 技术只是工具,工具没有善恶,善恶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
- 技术总是要进步的,如果因为预见了可怕的未来就选择回避,只会把这个技术让给你讨厌的人!
掌握这个工具,用你的理想去使用,有什么错呢?
4. 去中心化的元宇宙
人生三问里,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不谈哲学,只说江湖规矩的话,英雄不问出处,最重要的还是我要到哪里去吧。
那么元宇宙三问呢?未来是什么样,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有没有一种避免科幻小说中的可怕未来的元宇宙呢?
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我通通不懂。
只谈自己熟悉的领域,我认为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的元宇宙是一个可以避免可怕未来的选项。
区块链的特性以及它们能带来的好处前面已经提过。
这里我想,像是写超短篇科幻小说一样描述这样的可能性供人参考:
设定:2035年,正如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多元宇宙(Multiverse),开启了新宇宙大探索时代一样,一群吃饱了没事儿干的程序员也有样学样的搞了个多元元宇宙(Multi-metaverse)。
新闻:昨晚一个名为黑洞的黑客组织,在某元宇宙A中制造了一次黑洞攻击,该元宇宙中大量行星被直接吞噬,好在该元宇宙的双星伴随系统及时启动反制机制将黑洞攻击效果隔离在了伴星系统中并做了降维处理。其他的元宇宙及时作出反应,判断出这是一次黑客攻击,接受了这次降维处理,因此元宇宙A中的用户资产得到了多元元宇宙的继续认同和保护。
场景:一个背影,坐在美丽而平静的湖边,似乎在思考着。镜头逐渐拉近,头上的脑机设备闪硕,脖子上有一个黑洞的纹身。镜头转向侧面,嘴唇蠕动,听见轻声的自言自语:“超新星爆炸?也许是个好主意。”